1、浇足底墒,调整麦田泥土贮水。在常年8、9月份降水量200毫米前提下,小麦播前浇底墒水75毫米,降水量大时,灌水量可少于75毫米,降水量少时,灌水量应多于75毫米,确保麦田2米深土体贮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使底墒富足。
2、选用早熟、耐旱、穗容量大、灌浆强度大的对路品种。熟期早的品种可缩短后期繁育时间,减少耗水量,减轻后期干热风危害程度。容穗量大的多穗形或中间型品种利于调整亩穗数及播期,灌浆强度大的品种籽粒发育快,坚固时间短,生产较安稳,适合应用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3、集中足量施用磷肥。种麦时集中亩施磷酸二铵50公斤,下茬夏玉米可不再施磷肥,一肥两用。氮磷配比达到1:1。
4、适当晚播。早播麦冬前生长时间长,耗水量大,春季时需早补水,在平等用水前提下,限制了泥土水的利用。晚播麦以不晚抽穗为原则,越冬苗龄3叶是个界线,生产上以苗龄3-4.5叶为晚播的最适时期。
5、增加根本苗,严把质量关。本模式主要靠主茎成穗,晚播适期起,亩根本苗35万,以后每推迟一天,根本苗增加1.5万,最后达到50万,适播期前,提前一天减少根本苗1.5万。为确保苗齐全壮,要严格整地,达到细平匀净,采取反复播种,下籽匀称,出苗齐匀。
6、加强保墒办法,减少无效耗水。小麦全繁育期440毫米的耗水量中,蒸腾耗水225毫米,占51%,蒸发耗水215毫米,占49%,这215毫米的蒸发耗水是无效耗水。栽培管理技术中,采取疏松麦田表土,割断泥土毛细管联络,减少泥土蒸发耗水,是极为重要的办法。采取小麦播后在垄内填压,可起到保墒作用。春季麦田浇灌后适时划锄,疏松表土,增温保墒作用不错。
7、春季浇关键水。这是节水高产栽培的焦点技术,最佳灌水时间应视详细情形而定。冬春干旱多风,生长期麦田耕层严重缺水的,应浇生长水;春季多雨年份,直到拔节时麦田耕层仍不缺水的,浇孕穗水,一般年份浇拔节水,效益最好。
8、泥土范例相适应。本模式适宜沙壤土、轻壤土及中壤范例,不适于粘重土及沙土地。
9、适宜地区。华北地域500-700毫米降水量地域,要求有浇水前提或底墒足、小麦产量水平在亩产300公斤以上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