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进行冬灌,必需思量三方面的因素,即温度、泥土水分和苗情。
冬灌的适宜温度要求在日均匀气温3℃左右。冬灌过早,气温尚高,蒸发量大,起不到灌水增墒的作用,同时还会引起麦苗徒长,抗冻能力变弱;冬灌过晚,气温偏低,泥土冻结,水分不能下渗,常出现“凌抬”现象,会使麦苗受冻或窒息死亡。凡是冬灌时的日均匀气温在0℃以下或靠近0℃时,灌水后都会发生区别程度冻害。冬灌后,寒流来到,气温在0℃以下时,冬灌的麦田则比未冬灌的麦境地温高,可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从泥土水分方面思量,假如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两合土小于16%,淤土小于18%)时,就要冬灌;假如高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可适当推迟冬灌或不冬灌,但要加强松土、保墒工作,提高地温,促使小麦根系下扎,以培养壮苗。
冬灌时的苗情也是思量是否进行冬灌的重要前提。旺苗一般不缺水肥,不必冬灌。弱苗尤其是晚播麦、单根独苗也不宜冬灌,以防止冻伤麦苗,甚至死苗。对这类弱苗,可改冬灌为浇分蘖水,以水调肥,以肥攻苗,使麦苗由弱转壮。“下湿地”麦田,泥土透气性差,冬灌后麦苗易发红或发黄,甚至窒息而死。对这类麦田,在浇过播前水、足墒播种的情形下,分蘖后采取中耕保墒办法,就不必思量冬灌。
灌水量不可过大,以免地面积水遇低温而形成冰壳,致使麦苗地上部受冻,根系窒息,分蘖死亡而减产。
冬灌后,必需适时划锄松土,避免因泥土板结龟裂而导致死苗,晚播麦要特别注意。划锄松土除能保墒、防止泥土板结龟裂和通气外,还可提高0~10厘米地温1℃左右,有利于促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