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各麦区的自然生态天气和栽培耕耘前提复杂生产水平差别很大,按照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在此总结出了选用小麦良种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坚持选用核定品种的原则。按照国家和省地区试验、生产试验结果选用品种。克服盲目求新的思想,不要受某些广告或单方面宣传的影响,引进未经试验的品种,以免给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凡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必需是通过区试和生产试验,并由国家或省品种核定委员会核定通过的品种。国家或各省地区试验,一般在区别生态区均布有试验点,试验代表性、精确性较高,对品种的适应性、抗逆力、产量等性状的鉴定比较客观、精确,所以经国家或省核定通过的品种一般均能在其适应区内普遍应用。
(2)按照本地自然和栽培前提选用品种,做到良种对路,良法配套。有的人一据说某一品种好,不问种性、适宜范围,就盲目种植,结果高产物种种到中肥地力,肥水满意不了,产量潜力不能发挥,或者是春性品种在早茬种植,暖秋冷冬年蒙受冻害,损失很大,反过来却说品种不好。选用良种时必需考查自然栽培综合因素,良种良法一齐推。一是按照本地天气生态范例特点选用品种。各地天气生态范例区别,对品种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在晴朗、干燥、日照富足、幼穗分化时间较短的北方冬麦区,一般宜选用抗寒性好、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冬性品种。而在多阴雨、温度大、日照少、穗分化时间较长的南边冬麦区,则应选用耐湿性强、休眠期长的春性大穗型品种。处于北方与南边冬麦区过渡地带的黄淮冬麦区,一般宜选用分蘖成穗率中等,产量三要素协调的半冬性和弱春性中间范例品种。二是按照生产前提和水平选用品种。选用良种,首先要思量丰产性,而小麦良种的丰产性与栽培前提密切相关,因此选用品种时首先要思量当地的生产前提和生产水平。在水肥前提好、生产水平高的地域,应选用耐肥抗倒、增产潜力大的高产物种;在大面积中产区应选用适应性较强、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在肥水前提差的山区、沙碱地应选用耐旱、耐瘠能力强的良种。三是按照耕耘制度、作物茬口选用良种。耕耘制度的革新往往对小麦品种有新的要求。如在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域,一般要求晚播早熟品种。在间作套种区要求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的品种。又如在黄淮麦区腾茬早的早播麦田,选用半冬性品种,在晚茬用春性、弱春性品种。四是按照本地自然灾害特点选用良种。选用品种应注意分析当地区病虫、自然灾害特点,选用的大面积推广良种必需对本地主要自然灾害(寒、旱、湿、干热风、穗抽芽等)以及病虫害有较强的抗耐性,以达到丰产丰收之目标。
(3)选用品种必需综合评价。选用和推广品种既要以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为根据,又要辩证客观。不但纯以试验中的产量高低和长相黑白取舍品种;不唯抗病、恐病、见病就通盘否认,单方面追求免疫品种。要全面权衡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稳产性。大面积推广的良种应该是长处多、弱点少,特别是综合性状优,遗传基础丰硕,对主要病害具有较好的耐病性和抗病性,抗主要自然灾害、产量高而稳。即群众欢迎的“丰年大增产、平年小增产,灾年不减产”的品种。对一些非凡适性的品种,可协助非凡栽培办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