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麦田间施肥的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5-03-18 阅读:

针对小麦苗情特点,春季麦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实行分类管理。在详细办法上各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时划锄、填压

划锄不仅具有不错的保墒、增温、灭草等效果,还具有促弱苗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等作用。各类麦田都应锄地。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对晚茬麦田,划锄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尤其是对“土里捂”麦田,更要在初春趁墒及早浅划锄,以防止泥土板结,影响小麦出苗;对于旺苗和徒长麦田,应进行深锄断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对盐碱地麦田,要在“顶凌期”和雨后及时划锄,以抑制返盐,减少死苗。划锄要注意质量,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拔节前力争划锄2-3遍。

春季填压可压碎坷垃,废除板结,弥封缝隙,使经过冬天冻融疏松了的泥土表土沉实,使泥土与根系密接,有利于养分水分的吸收利用,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整地粗放、坷垃多板结的麦田,可在初春泥土化冻后进行填压,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前提的旱地麦田,若泥土疏松或板结时应及时填压,以促使泥土基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作用;对旺长麦田在生长期填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填压时要注意压干不压湿、不压冻、不压盐碱地。别的,填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二)分类管理,科学施肥浇水

按照小麦生长发育的特点,春季麦田管理要重点搞好返青、生长、拔节期的肥水管理,在今年雨水较充沛的情形下,也要早准备、早动手、适时浇好返青水,麦田第一次浇水的时间应掌握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为宜。浇水应先浇旱情严重的,再浇墒情好的;先浇壮苗,后浇弱苗;先浇沙壤土,后浇泥土粘重的麦田,盐碱地麦田应后浇。高产麦田的壮苗和旺苗,要在返青期进行控制,不施肥浇水,防止整体过大,徒长倒伏。

施肥要分类进行,对底肥富足的一类苗,返青期以控为主,于拔节期亩施标准氮肥30-40公斤。若整体过大,要在3月底4月初喷施15%多效唑可湿粉(40-50克/亩),防止后期倒伏。对整体适中,个体健壮的二类麦田,应在生长期亩施标准氮肥40公斤。对于晚茬麦田,春季管理应以促为主。在墒情适宜前提下,一般初春不宜浇水,应在搞好划锄的情形下,因苗进行肥水管理。在浇返青水的同时亩施标准氮肥20公斤左右,拔节期追施30公斤。

(1)对于苗量较少、个体较弱的麦田,尤其是没施基肥或施肥不足麦田,应在小麦返青期趁墒开沟追施氮肥,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的20%--30%左右,拔节期前后结合浇水追施氮肥,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的30%--50%。

(2)对于冬前苗量较足的晚茬麦田,若播种时没施基肥或施肥不足,则应在返青期追施和拔节前后追施氮肥;若施肥较足、泥土肥力较高时,则可在生长至拔节期追肥。

(3)对于“土里捂“或“一根针”麦田,在初春及早浅划锄、保证苗齐苗全的条件下,应在生长期前后结合浇水施肥,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的50%--60%。

上一篇:晚茬小麦高产的关键
下一篇:小麦规范化的播种技术
相关文章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