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布局调整步调的加速,我省优质小麦发展迅速,在优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蔓延,提高优质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优质小麦各繁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一、播种期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繁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繁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办法主要是泥土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小时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亩用2--3kg,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拌砂或煤渣2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匀称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办法,各地应因地制宜,按照本地病虫种类,选择恰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漂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参加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二、返青拔节期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挑治麦蜘蛛。
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上宜早不宜迟,豫北地域一般在3月上中旬喷第一次药剂,隔10--15天再喷1次。亩用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4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20%三唑酮乳油40--50g,对水50kg,瞄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喷雾,可兼治其他病害。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轻易操做的有利机会,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二次泥土处理,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ml对水适量,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匀称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kg拌细土20kg,匀称撒施于土表。当调查部分或点片麦田红蜘蛛达到防治标准后,亩用1.8%虫螨克乳油6--8ml对水50kg喷雾进行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