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

发布时间:2025-03-25 阅读: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危害的关键时期,该期的防治不但对苗期病虫害的控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为以后的综合防治打下坚固的基础。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是纹枯病、白粉病、黑穗病、全蚀病、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其主要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一)种子处理。

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2.种子包衣。种衣剂是杀虫剂、杀菌剂、薄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成膜剂等复合而成的新型农药。种子包衣具有轻便、缓释、长效等长处,除防治病虫害外,还兼有种肥作用。

3.沼液浸种。用沼液浸种可提高小麦抗性,方法:将种子装入透水性好、坚固耐用的编织袋中,每袋装15~20公斤为宜,将袋子吊入沼气池沼液中,浸种时间为12小时,取出后用净水冲净,晾干待播。

(二)施肥防治。结合深耕、精耕,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在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增施土杂肥和钾肥,不但可优化泥土生态环境、扩大泥土中有益生物的存有量,并且能提高小麦对有害生物的抵御力。

(三)适期晚播。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情形下适期晚播,可控制病害发生,减少病害传播。

(四)排除杂草等。及时排除田间地头的杂草、枯枝败叶和上茬作物的病残体,对预防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很好的效果。

二、化学防治

(一)泥土处理。小麦全蚀病及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公斤加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公斤对水100公斤或用25%的三唑酮乳油1公斤对水100公斤,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深耕翻地;地下害虫或吸浆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或40%的甲基柳磷乳油0.25~0.3公斤加水1~2公斤再对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前匀称撒施在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二)药剂拌种。针对本地病虫害发生情形选用恰当的杀虫剂、杀菌剂拌种。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严重地块可用15%的粉锈宁肯湿性粉剂100克或25%的粉锈宁肯湿性粉剂60克拌种50公斤;对小麦纹枯病重发区可用33%的纹霉净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5%)湿拌;对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丛矮病、黄矮病等常发区可用25%的甲拌磷乳油150克对水5公斤后拌种50公斤;对于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用40%的甲基异柳磷50克对水4~5公斤拌种40~50公斤,方法是把药液稀释后喷于麦种上,拌匀后堆闷12小时后播种。拌种时注意事项:

1.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时,一般先拌杀虫剂,堆闷3~4小时后再拌杀菌剂。

2.使用粉锈宁拌种要干拌,以免发生药害。

3.假如加拌薄肥、增产剂等最好随种随拌。

4.一般情形下,杀虫剂、杀菌剂各选1种即可,多选易产生药害。

5.要严格根据操做规程,以防止人畜中毒。

上一篇:小麦中后期防三病一虫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