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旺长原因
播种过早造成冬前积温过高是导致冬前小麦旺长的重要原因。生产中应按照品种的冬性程度、播量大小及当年的天气特点来确定适当的播种期。抢墒早播,加之秋冬气温偏高,冬前积温远高于形成壮苗所需的有效积温而导致旺苗。
播种量过大造成冬前整体过大,也易形成旺苗。受晚播麦加大播种量及一些分蘖力弱品种的影响,部分农民盲目加大播种量,纵然采取分蘖力强的品种种适时麦,播种量也不低于17.5~20千克,有的地块甚至高达25千克。
小麦底肥使用尿素或碳铵过多,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甚至发生徒长,形成整体过大的旺苗。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施肥量应在本来的施肥基础上多施10千克尿素或25千克碳铵,若提高到17.5千克尿素或50千克碳铵,甚者达75千克碳铵,可造成冬前旺长地块增多。
暖冬是引起小麦冬前旺长的最主要因素。2004年11~12月份气温连续偏高,天气偏暖,直至12月21日降雪后才开始降温,部分麦田特别是10月5~10日播种的适时麦及9月底、10月初播种的抢墒早播麦,冬前分蘖多,生长过旺形成了旺苗。冬前大于0℃有效积温达到850℃以上,超出小麦所需冬前适宜积温近200℃左右,造成旺苗叶片超长超宽、主茎叶龄达7~8片叶。
二、防控办法
按照各地多年以来的天气特点选用冬性强的优良品种,减少弱冬性品种及春性强品种的种植面积。
适期晚播,减少早播和秋冬季气偏暖引起的冬前旺长。按照品种冬性强弱确定播期的迟早,冬性强的品种可早播几天,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几天。
按照地力高低、品种分蘖力强弱、播期迟早科学确定播种量,精量或半精量播种,减少种子浪费,降低冬前形成旺苗的机率。
科学均匀施肥,协调好氮、磷、钾肥的比例,不过量偏施氮肥,有前提的可测土施肥,减少施肥的盲目性和肥料的浪费。
发现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在麦苗分蘖以后可按照情形适时进行踩压,麦苗受到一定的伤害,起到临时延缓小麦生长的作用。
对于旺长不严重的麦田可采取深耕断根法控制其生长。在立冬前后选好天的下午深耕10厘米左右,以割断部分根系,减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长。
对于旺长严重有拔节趋势的麦田,可在分蘖结束后、上大冻之前选好全国午用填压器进行填压,使部分麦苗受伤控旺长。
别的,牲畜啃青,可使麦苗的分蘖节外露,冬天降临后使麦苗受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