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晚”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又一技术办法,在玉米晚收增产的条件下,小麦生产中一定要改变传统“三分种,七分管”的的观念,倡导“七分种,三分管”的新思路、新观念,彻底处理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耕层过浅,整地不好今朝小麦生产中大多只用悬耕,耕层过浅,再加上不能精细整地,整地不良,泥土不实,透风透气,尤其是秸秆还田的麦田,保墒保肥能力下降,小麦初根系不能下扎,不能充分吸收地下水肥,造成小麦抗旱能力降低,甚至出苗后不久就因缺水缺肥死亡。因此,在小麦播种前一定要深翻,打破犁底层,耙磨要精细,做到上虚下实,增加耕层保肥蓄水能力,促进小麦根系下扎。
播种质量差整地不好,明暗坷垃好多,机手操做不规范,造成播种质量下降,缺苗断垄和空根等现象严重,不能很好地保证根本苗数,越冬还轻易受冻害。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机手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匀速,做到不缺垄,不停行,保证小麦的根本苗数。
施肥不均匀有些田块还采取“一抛轰”的施肥方式,不能按照小麦的需肥规律进行均匀的施肥,造成肥料损失多,利用率低。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按照情形追施返青肥和拔节肥或孕穗肥。
播量过多,密渡过大由于播种量大,造成冬前整体密度大,耗损水分、养分多,加剧了旺苗形成,无效分蘖多,造成小麦返青后脱肥,成熟期倒伏,造成了肥水的损失,也造成了产量的降低。小麦的正常播种量为适期每亩10公斤左右,然后按照时间的迟早相应地减少和增加播量。
水肥运筹不均匀由于受现实水源前提的限制,好多麦田不能按照小麦需水关键期进行浇水追肥,哪时有水,哪时浇,影响了小麦正常生长的需求。小麦需水有几个关键期,在足墒播种的情形下,只要浇好返青水和拔节水,一般就能保证小麦正常生长的需要,假如不能保证足墒播种,冬前还要按照墒情浇好冻水。